二二八和平公園座落於臺北車站前館前路底,原名為臺北公園,又稱新公園。建於清光緒25年,是臺北市歷史最悠久的公園。民國34年(1945),國民政府接管臺灣。光復之初,臺灣人民歡欣鼓舞,但之後因國民政府在臺一連串的措施失當導致民怨沸騰,包括經濟的獨占與壟斷、政風的貪污腐化、民生的凋敝、軍警的作威作福等,加以文化上的差異,使得本省人及外省人間鴻溝漸深。終於在1947年2月27日晚上,由於查緝私煙行動,民眾不滿緝私人員打死人而包圍憲警單位,卻遭到士兵開槍射擊。2月28日,民眾齊聚臺北公園(今二二八和平公園),隨後進佔臺灣廣播電台(今臺北二二八紀念館)向全臺廣播,亂事乃逐漸蔓延全臺,而懲兇要求也升高為政治抗爭行動。國民政府調集軍隊鎮壓,除武力掃蕩外,在亂事平息後並進行清鄉。清鄉執行手段偏激,或羅織入罪,或藉端報復,使本省籍人士人人自危。為了撫平歷史事件的傷痕,於民國85年(1996)2月28日將臺北公園更名為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。為紀念二二八事件中死傷的無辜百姓,特於二二八和平公園內設置二二八紀念碑。紀念碑原創者鄭自財,亦是二二八事件受害者之一。他在1962年到美國留學,體驗到民主國家的自由開放後,決定投入臺灣獨立運動,爭取臺灣人權。在1970年獲知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即將赴美的消息,決定向這位主導臺灣情治系統的蔣家接班人進行刺殺行動。刺殺行動未成功,鄭自財自此流亡海外20餘年。紀念碑文上詳載1947年二二八事件之源起始末,期望可以告慰亡者在天之靈,平撫受難者及其家屬悲憤之情,同時也警示國人,引為殷鑑。 園內的國立臺灣博物館(前省立博物館)是全臺灣地區歷史最悠久的自然博物館。其造型仿希臘多利克式建築,是臺北市頗具特色的建築物之一。